2024年7月9日 星期二

旅行中的個人小確幸,喜歡就好!


前陣子大地震的時候,我的書櫃整個倒塌下來,有些慘不忍睹。在整理地上散落的書籍時,突然發現了一張夾在書裡的一張明信片。我順勢撿起來看了一下,原來是一張20015月從美國大峽谷寄回來已經泛黃的一張明信片。我看了這張明信背面的內容,我就坐在地板上傻笑了起來。我轉身看著客廳牆上那一排排掛著的明信片,一幕幕在旅遊上的舊畫面就有如電影倒轉般,霎時通通回到了我的面前,甚是好玩。而再回頭看著手上明信片上那年橫跨大峽谷的心情,不由自主地就大笑了起來!明信片是這樣寫著:


我帶著豪情壯志的心出發,在億萬年的山谷中,昏了又醒,醒了又昏!
我看著發黑、流血的十個脚指頭,暗駡自己是那根筋壞了,跑到這深谷來受罪!
我在華氏120度的悶熱中,泡進冰涼如雪的科羅拉多河中,實在搞不清楚這裡是天堂,還是地獄!
我在11天又5小時的流浪中,又走、又爬;又哭、又笑;又昏,又醒的爬出了大峽谷!
我兩腿不停顫抖,我嘴角冒著白泡,我在太陽掉落峽谷的前10鐘,對著峽谷瘋狂大吼:我他X的終於征服了你!


Danny
,好樣的!
05/17/2001

真是好玩!要不是有明信片為證,我還真不知道自己也有這麼無喱頭的時候呢!

其實,我也記不起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寄明信片給自己了?大概有30年了吧!只依稀記得我好像是有一次出國旅行,買了些漂漂亮亮的風景明信片寄給家人及朋友,當時多出了一張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就突發其想給自己也寄一張,寫了些當下的心情。回家後,也就忘了這件事,直到收到明信片時,才覺得挺有趣、好玩的,彷彿是在旅行中和自己對話的小確幸。從此,我便開始養成了這樣的習慣,現在家中有好幾個成箱的明信片百寶箱。

而隨著時代的改變,我發現越來越多人對於屬於自己風格的旅遊紀錄方式情有獨鍾。特別是我在自己主持的廣播節目中,就遇上不少同樣喜歡這種很私人性的旅遊小確幸。早期最常看見的是用照片來記錄旅行;用文字、日記來記錄旅行;還有些人喜歡用買紀念品的方式來記錄旅行。


而隨著旅遊世代和資訊的發達和改變,這類型的旅行私人小確幸,也漸漸發展出「同好」的組織和團體。例如在社群媒體上,就會發現有人喜歡集郵式的國家旅遊;有人鍾情手上的小本子蓋滿各地的紀念章;有人則一定要買有地方標識的冰箱磁鐵;還有人一定要喝一瓶當地製作啤酒,並且把瓶子帶回家。當然,只要在Google 上一查詢,像是集郵世界米其林餐廳星星;帶小黃鴨、小布偶到世界旅遊拍照;又或是在世界景點一定要來個跳躍拍照留念等,這些都屬於旅遊上的小確幸,花樣之多,喜好之匪夷所思,讓人啊大開眼界啊!


至於我自己的旅遊小確幸,從明信片展開,隨著旅遊心態的成長和改變,也不時有了階段性的改變,以及更多的可能性!記得有位喜歡在旅遊景點用瑜伽來完成和紀錄自己小確幸的朋友,她那一張張的瑜伽旅遊照片,還有自信的風采,喚起了我自己學習瑜伽多年的好奇心,於是,我也開始用瑜伽在旅遊的路上,和自己的內心對話著。那些年,我在韓國的滑雪高山上、日本的著名神社、泰國的人氣渡假村,一路到馬爾地夫的度假小島、瑞士的美麗湖畔,都留下了我的各式瑜伽動作姿態,好生歡喜。不過,最讓我記憶深刻且無法忘懷和驕傲的階段性旅遊瑜伽小確幸,那就是在中國絕美的「金山嶺長城」上,我完成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也就是「瑜伽倒立!」因為除了困難度超高外,天時地利人和的旅遊要素也非常難得。

更重要的是,當我完成了這個動作後,在開心之餘,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國小時候的記憶。當時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而我所寫下的志願就是長大後我要到長城上做倒立!雖然那時引起了同學們哄堂大笑,紛紛認為我在癡人說夢,只是沒想到的是它卻一直深植在我的內心深處。當我看見自己的倒立照片,我的嘴角一個上揚,這時候的旅遊小確幸,意外的串聯出圓夢的大確幸,好生有意義啊!

近年來,我的旅遊小確幸,則換成了荷蘭航空商務艙上限定贈品的「藍陶小屋」。還記得有一回我在社群媒體上分享這小確幸嗜好時,我的一位友人特別捎來一封郵件,裡面截圖了知名作詞家方文山先生的一則社群媒體的發文。原來他和我一樣,對於這個荷蘭藍陶小屋有著無可抗拒的吸引力,而且還在家裡弄個小型的模型村莊把小房子散落其中,營造出超級療癒的微型世界,當我看見這照片時,著實讓我好生羨慕。



說到這個藍陶小屋,其實是非賣品。航空公司一開始的目的只是單純在串連商務艙乘客們的好感,裡面裝的是荷蘭琴酒,量其實並不多。不過老實說,也沒有人會在意它的酒。因為這些微型小屋每一個都是荷蘭真實的房子縮小版,就連知名畫家「林布蘭」的故居都有微型陶屋,陶屋本身所創造出來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酒。目前這系列的藍陶小屋,在歐洲的拍賣市場上也小富盛名。不少愛好者為了蒐集完整的藍陶小屋,除了成立社群社團交流情報外,還開始競相競價收購。當我知道這原本不過是讓自己的旅遊增添小確幸的行為嗜好,竟然還會「增值」,每每看見家裡的藍陶小屋們,我的嘴角又不由自主的微笑了起來。


當然,旅行中的小確幸也沒有一定的規範。回到底,只要跟自己的旅遊能產生共鳴,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現今一切潮流導向的旅遊生態,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遠比跟著他人盲目而表面式的旅行,或是假面式的點讚數字,更有意義,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