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顏色,介於清晨的天空與深海到沙灘的漸層之間,清澈得幾乎透明,卻又蘊含著一種無法觸及的深邃。我一直相信,人和海之間,有某種命定的連結。那片蔚藍,不只是度假的風景,更像是我的靈魂歸屬。疫情,雖然攪亂了我們的生活既定步伐,也洗清了一切的混濁,不是嗎?」這是2022年疫情剛全球解禁時,我到了泰國的「喀比(Krabi)」旅行時,那天清晨我在萊利海灘(Railay Beach)散步後,在飯店的沙灘椅上休憩,然後寫下了這段文字。就在機場買了張明信片,順手寫下了這段在收藏在手機裡的心情,寄回台灣給自己。現在再讀這張明信片,我的嘴角上揚,腦海那片細沙和海天一色的藍,依舊清晰。
我一直很喜歡海島旅行,每年也一定會到海島去或潛水、或跳島玩樂,或什麼都不做,就純粹的休息。而細想這些年走過世界許多海島,有三個地方,讓我把心遺落在那片海與細沙之間。它們像三首不同節奏的詩和歌,用最純粹的方式述說海的美與靜,和我的內心對話著,我們如何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彼此的尊重與共生。
相較其他國家的海島,位於泰國的喀比,是我經常重訪的地方。我喜歡搭上泰國傳統的長尾船,感受著木質的船身隨著波浪搖晃的律動,船頭繫著的鮮豔布條,在陽光下跳動著。很多時候,抬頭是如洗的藍天;低頭,海水清澈得彷彿不需要潛水鏡般,就能看見珊瑚與魚群。一個瞬間,就走進了明信片的美麗中。
無論是觀光客熱愛的PP島馬雅灣(Maya Bay),還是泰國人心中的最愛 Hong Island、Chicken Island、Poda Island,以及那片潟湖般的祕境Lagoon。每一處登岸的沙灘,那像是被篩過的細粉,潔白而柔軟,而細沙在腳趾間流瀉,則像是被麵粉般,好生軟綿。至於躺在船上,我望著海與天幾乎無縫連接的那一道藍。風從島的背後吹來,我想,在這樣的日子裡,沒有行程,也是一種無上的愜意啊!
如果說泰國的喀比是人與海的詩意和歌曲的交融,我想,那菲律賓的「阿波島(Apo Island ),則是海給人上的一堂哲學課。還記得那天,我們從杜馬蓋地(Dumaguete)搭船出海,潛進阿波島周圍如結晶釉的海域。那水下的世界被陽光穿透的亮麗十足,宛若夢境般,偶爾,海龜在身邊悠然地游過;偶爾,低頭一瞧,珊瑚如花園般繽紛綻放,不一會兒魚群就繞著我旋轉,讓人開心十足。突然,我的潛導指示我向前游去,然後就看見一群難得一見的「傑克魚球(Jack Fish Storm)」在我們的正前方,彷彿在等著我的到來,好生驚喜和不思議。
上岸後,潛導跟我說這個小島是全球知名的海洋保護區,早期居民也曾經過度捕撈,導致生態崩壞,後來經過近乎私人保護的管理模式,制定規範、劃設禁漁區,多年後這片海終於重生,而且一躍成為潛水者的天堂。現在每一位來到這裡的潛水客,其實都是見證一個社區如何用信念與行動,讓海洋再次擁有生命的機會,讓我聽著、聽著,嘴角便不由自主的用微笑和點頭來表達我的感謝。而午餐後,我坐在小島的礁石上曬太陽,心裡卻還停留在剛剛那片深藍裡。我想,那是這十年來我所潛個最乾淨、最安靜、也最有希望的海。
至於馬爾地夫的
Soneva Fushi 渡假村,這裡與我過去認知的還島度假村全然不同。它不只是一座極奢華的六星級的渡假村,更像一座走進時尚雜誌裡的環境永續夢幻島嶼,一串落在藍色大海的珍寶傳說!
還記得那天當我從水上飛機下來後登島,迎接我的不是冷氣與香檳,而是一群赤腳帶著笑臉的管家們。先是送上一個袋子要我將鞋子放入袋內,然後告訴我「Now News, No Shoes」的渡假哲理,鼓勵我脫鞋生活,回歸最本然的狀態。待我進入了我的房間,那佇立在湛藍大海的海中屋,擁有私人泳池與無敵海景外,還有一個滑水梯,我一個興起,就從滑水梯滑入了海天一色的藍色夢幻中,好生暢快;到了晚上,我體驗了他們獨有的視覺感動設施,那就是配備NASA 太空總署等級的望遠鏡設備,並且由專人導覽帶我一遊天空上的繁星世界,還用我的手機拍下了月球表面的照片。
其實這座島,是全球第一家以永續環境和自給自足飯店島嶼,無論是太陽發電、島上自動濾水和淨水設施、有機菜園等,都讓你處在不只是奢華,更是永續創新先驅的環境裡。更重要的是,他教會我一件事,奢華不是堆疊的裝潢,而是一種態度,是對自然的敬重、對未來的思考!
無論是泰國喀比的輕盈歡樂、菲律賓阿波島的深沉豐富,還有馬爾地夫
Soneva Fushi的永續奢華,它們讓我學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海的溫柔與浩瀚,也讓我知道,真正的享受,從來都不是逃離生活,而是在美景中重新找到感謝的意義,不是嗎?
我真心的相信,海水終會退去,腳印會被浪抹平,但那片細沙與海天一色的畫面,會一直留在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