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8日 星期二

【台南。西拉雅。Taiwan】葛鬱金。在左鎮華麗轉身,放大了生命力量

老實說,我還真不知道什麼是「葛鬱金啊?」

這就是我第一次聽到葛鬱金的反應,所以這回造訪台南左鎮,就計畫著一定要來親自搞清楚、弄明白!只是當我們驅車來到「葛鬱金故事館」,竟然和我們平常所認知的故事館完全不一樣,而是在一座廢棄的岡林國小裡,著實讓我嚇了一跳!

不過,這也是我在旅行中所學到的一件事,不要讓第一印象框架了你!就如同魔術方塊一樣,一個方塊的六個面都有屬於自己的顏色,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個面向;很多的看法,也不能夠只看一個視角。於是,我在接近正午的太陽下,一個人在廢棄的操場上緩緩漫步著,想著,這岡林國小以前可能的樣子;想著,這故事館為什麼要選擇在這裡?想著,葛鬱金和這片土地可能的故事。而一個抬頭,天好藍,心情好舒服。

後來,我終於看見、摸著和嚐到葛鬱金了!原來葛鬱金在左鎮當地被俗稱為「粉薯」或「太白筍」,台灣也有地方將它成為「竹芋」。它是一種地下塊莖植物,仔細觀察,它的外觀有點像薑,通常每年春天種植、夏天成長、秋冬季節可收成。算起來,葛鬱金並不是台灣本地植物,就農業資料顯示,它原生產在屬於熱帶的中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是分別由原住民透過遷徙,和先民從大陸經過移民的方式帶入台灣這片土地上。在日治時代,因為葛鬱金的澱粉含量高,約莫近20%,再加上它的澱粉質感比木薯還佳,因此,被大量用在食物加工品和料理上例如粿類、糕餅類等,而在銀髮長輩的口中,它就是以前的「太白粉」。至於原住民的飲食文化裡,則直接將它水煮或火烤後當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副食品享用。

有趣的是,在老一輩的生活口傳智慧裡,特別是對務農的人來說,早年他們習慣將葛鬱金粉直接泡水成糊狀飲用,不但可以止飢,而且還帶有清涼滋養的功效。而在中醫的傳統藥膳作用中,有清肺、利尿、緩解中暑、感冒發熱和咽喉腫痛的效用。至於就現代營養醫學而言,葛鬱金因為不含麩質(Glutluten),本身含有豐富的鐵、鎂、鋅、鉀外,還有維生素B,硫胺素、吡哆醇、核黃素、菸鹼酸以及泛酸等重要礦物質成分,對於幼兒的營養補充和幫助消化,更是非常好的選擇。

在故事館裡,可以看見這裡的葛鬱金是如何經由採收、剝皮洗淨、搗碎壓扁、搓洗、去除纖維雜質、過濾、沉澱之後,最後製作成純天然的葛鬱金粉(太白粉)的介紹,過程相當費工。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的食材也面臨「被取代」和「被重新開發」的轉型升級,因此,他們也著手開發葛鬱金麵、葛鬱金面膜及輕青霜等時尚生活用品。當然還有我喜歡的「葛鬱金DIY體驗課程」,透過工作人員的教導,只需要葛鬱金粉、牛奶、糖等簡單材料,便輕鬆完成「葛鬱金雪花糬」的小點心。而且成品沾上花生粉後,賣相很好,看起來有客家糍粑的迷人身段,吃起來則更為輕盈些,老實說,非常適合小朋友和銀髮族,當然,對於時下注重養身輕食的族群來說,更是可以兼顧營養和口感的好點心。

對了,這一天造訪時,現場的狀況其實有些許混亂,第一印象並不是算好。也讓我對於葛鬱金故事館放在一個廢棄的岡林國小裡,覺得不甚理解和妥當。直到年輕的管理人鍾凱勳滿身大汗出來跟我們道歉無法兼顧好導覽工作時,我才很訝異,原來這個「葛鬱金故事館」並不是一般制式的官樣故事館啊!

我們抵達的時間近中午,是有些尷尬的時間點。這些年左鎮人口嚴重老齡化,在大量人口外移的現狀裡,岡林國小不得不面對廢校的窘境。然而學校沒了,產業也無法在此支撐,所留下來的,只有年歲漸長,缺乏生產力又卻又需要關懷照顧的銀髮族群。因此,一群返鄉青年和台南市楠西社區發展協會便發起了葛鬱金再生運動。希望透過在地不受環境影響的白堊土黃金葛鬱金,可以整合老祖先的生活智慧和返鄉青年的活力,重新發展出「銀髮經濟」。目前社區與附近老農合作收購葛鬱金塊莖,每年可製成1500台斤葛鬱金粉,再製成其他高經濟價值產品,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就近照顧到社區老人們的生活,翻轉左鎮命運。終於在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台南市文化局、左鎮區公所和左鎮公舘社區的共同協力,打造出眼前的葛鬱金故事館。 

鍾凱勳表示,葛鬱金故事館是靜態的展示館,而「老人供餐」和「社區活動」則是動態的工作內容。特別是社區內有許多不方便外出的長輩們,提供他們每日供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活和情感連結。而隨著葛鬱金的相關產業陸續開發完成,移動式的教學推廣,也是他們在擴展葛鬱金的多元領域和可能性。其中,他們返鄉青年的優勢在於餐飲發展,所以他們的老人供餐要比別的社區所做的供餐,在質感和美味上都還更加受到好評和讚賞,現在他們還接受餐飲客製供應服務,口碑也正在上揚中。

我們一行人決定要嚐嚐他們的餐點水平,也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餐食確實美味。更重要的是,在鍾凱勳的汗水裡,還有忙碌移動的腳步中,我徹底翻轉了剛抵達時對於這裡的印象。也在他們的努力中,看見了最真摯的社區溫暖力量。就好比葛鬱金,在環境不佳的白堊土中堅持的成長,不起眼,但是帶給當地居民的,卻是在溫飽裡,在生活中,最樸實而簡單的溫暖。

一個魔術方塊有六個面,很慶幸旅行到了左鎮的岡林國小,讓我看見和學習到葛鬱金知識,體認到每一份的「存在」,都是有它的原因;而每一分的力量都是不能被錯過和忽視的力量,不是嗎?

Info

葛鬱金故事館

地址:台南市左鎮區岡林里31

電話:(06573-0107

時間:08:00~17:00




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台南。西拉雅。Taiwan】臺灣歷史建築的瑰寶最美的時光。新化老街

想起了那一天在新化老街上聽王榮森大哥說新化老街的故事,還是意猶未盡啊!

這舊名為「大目降(Tavocan)」的新化,過往是西拉雅平埔族的聚落,而大目降在西拉雅語中的語意,乃為「山林之地」。至於漢人的歷史則始於明鄭時期,當時鄭成功的軍隊從新化的洋仔港,也就是現今的「豐榮里」處上岸紮營開墾。1920年日治時代則設立了臺南州新化郡,並改大目降為新化街。由於新化位於台南的南部,是山地與平原交界上的交通樞紐,和台灣第一座水庫「虎頭埤水庫」、新化林場及西拉雅族傳通領域鄰近連結,再加上和台南府城往來頻繁,慢慢成為周邊九街庄之郡治中心。


目前新化老街所在地的中正路(西邊街)與已經消失的舊中山路(南邊街),這兩條路交會之處稱為「三角湧」,在早是期集貨買賣的重要驛站,也是老街最主要的原型。西元1921年在西邊街上出現了首棟仿巴洛克建築裝置藝術風格的洋樓房(中正路432號林姓布商之居),樓房建築集合了當時大戶象徵的工藝和藝術概念,成為當時的焦點所在,並影響其他商家的跟進,陸續將店面改成仿巴洛克藝術立面的建築。1937年時日本政府將整條街以造街名義改建成統一風格,形成現在新化老街的雛型。

只是,老街興起,老街凋零。承載70年大時代故事和歷史價值的老街,終究敵不了都市改造的粗糙計畫衝擊。西元1995年新化鎮公所為了道路拓寬工程,將中山路(南邊街)的舊屋拆除,瞬間,老街只剩下一條。歷史,也被埋了一半。

還好,學界開始意識到古蹟建築保存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王明蘅教授率先為老街保存請命,地方文史工作者紛紛加入搶救老街古蹟的響應,新化碩果僅存的老街中正路(西邊街)命運翻轉,不但被保留了下來,並開始受到保護和後來的修繕美化,更一舉獲選2001年臺南縣政府舉辦的「南瀛十大歷史建築」第一名,以及同年中華民國文建會舉辦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第二名的殊榮。

如今,無論是陽光璀璨的早上,還是柔光靜謐的夜晚。新化老街建築以水泥及福杉等素材精心雕琢的裝飾、浮雕和架構,是仿巴洛克式的古典藝術風格也好,還是日本昭和時代的現代主義意象也罷;是磚造騎樓柱、木格柵樓板和洗石子工法,又或是幾何形狀的鑄鐵欄桿裝飾,他們在光影的變幻裡,不單是顯示新化老街獨有之特色,更重要的是,它還在持續進行式的演繹著美好時光的獨白。

Info

王榮森 / 臺南市城市文化協會 理事長

導覽解說:06-5853390

Don't Miss

一百四十多歲的晉發米穀商店

 喜歡這家位於新化老街上的老店,是有很多種不同的心情和原因的。

 這家名為「晉發」的米穀商店,由原籍福建晉江的楊源先生於清同治1872年創立,因為不忘本,所以取名晉發。而這間米店擁有五代人的經營故事,還有百年歲月依舊老當益壯約6公尺高的台灣檜木製碾米機,更有騎樓牆面上二次大戰留下機關槍掃射彈痕的大時代故事,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歷史書,更是尋找新化老街故事的起點所在。

店中的碾米機是農耕時期主要的生活器具,更是情感的寄託。也許新世代的朋友們成長在富裕的現代社會,並沒有經歷過農耕社會種稻、買米、碾米的生活過程,對於米的商品認知也大多來自已經包裝好的小包產品,很難去理解那份對於消失中的生活情感連結。但是對於四十歲以上的台灣人來說,米店的碾米機攸關著家裡餐食飄香的滋味,以及左鄰右舍情感連結的生活滋味。而對於我來說,它還有著小時候把米堆當沙玩,把發出聲轟隆隆響的碾米機當成幻想中的飛機引擎,還有調皮搗蛋時跟家人玩躲迷藏的美好童年滋味連結啊!

至於現在,張家第五代主人辭世後,原本即將面臨走入歷史的晉發米店,搭上了古蹟保存的浪潮,在地方社區協會主動提出保存和轉型方案後,現在改由在地青年團隊接手經營。不但讓年輕世代的在地青年有機會認識自己的家鄉,感受到屬於在地文化的驕傲,也為傳承盡一份心力外,更重的是提供米店這個空間成為多元複合平台,展示家鄉的故事,還反饋社會提供工作機會,當然,也成為台南小農商品的展售中心,讓好的故事被發現,好的農產品被認識,以及好的文化被傳承,相當讓人激賞。

 Info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439

電話:(06590-7239

時間:09001800(週末晚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