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台南。西拉雅。Taiwan】臺灣歷史建築的瑰寶最美的時光。新化老街

想起了那一天在新化老街上聽王榮森大哥說新化老街的故事,還是意猶未盡啊!

這舊名為「大目降(Tavocan)」的新化,過往是西拉雅平埔族的聚落,而大目降在西拉雅語中的語意,乃為「山林之地」。至於漢人的歷史則始於明鄭時期,當時鄭成功的軍隊從新化的洋仔港,也就是現今的「豐榮里」處上岸紮營開墾。1920年日治時代則設立了臺南州新化郡,並改大目降為新化街。由於新化位於台南的南部,是山地與平原交界上的交通樞紐,和台灣第一座水庫「虎頭埤水庫」、新化林場及西拉雅族傳通領域鄰近連結,再加上和台南府城往來頻繁,慢慢成為周邊九街庄之郡治中心。


目前新化老街所在地的中正路(西邊街)與已經消失的舊中山路(南邊街),這兩條路交會之處稱為「三角湧」,在早是期集貨買賣的重要驛站,也是老街最主要的原型。西元1921年在西邊街上出現了首棟仿巴洛克建築裝置藝術風格的洋樓房(中正路432號林姓布商之居),樓房建築集合了當時大戶象徵的工藝和藝術概念,成為當時的焦點所在,並影響其他商家的跟進,陸續將店面改成仿巴洛克藝術立面的建築。1937年時日本政府將整條街以造街名義改建成統一風格,形成現在新化老街的雛型。

只是,老街興起,老街凋零。承載70年大時代故事和歷史價值的老街,終究敵不了都市改造的粗糙計畫衝擊。西元1995年新化鎮公所為了道路拓寬工程,將中山路(南邊街)的舊屋拆除,瞬間,老街只剩下一條。歷史,也被埋了一半。

還好,學界開始意識到古蹟建築保存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王明蘅教授率先為老街保存請命,地方文史工作者紛紛加入搶救老街古蹟的響應,新化碩果僅存的老街中正路(西邊街)命運翻轉,不但被保留了下來,並開始受到保護和後來的修繕美化,更一舉獲選2001年臺南縣政府舉辦的「南瀛十大歷史建築」第一名,以及同年中華民國文建會舉辦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第二名的殊榮。

如今,無論是陽光璀璨的早上,還是柔光靜謐的夜晚。新化老街建築以水泥及福杉等素材精心雕琢的裝飾、浮雕和架構,是仿巴洛克式的古典藝術風格也好,還是日本昭和時代的現代主義意象也罷;是磚造騎樓柱、木格柵樓板和洗石子工法,又或是幾何形狀的鑄鐵欄桿裝飾,他們在光影的變幻裡,不單是顯示新化老街獨有之特色,更重要的是,它還在持續進行式的演繹著美好時光的獨白。

Info

王榮森 / 臺南市城市文化協會 理事長

導覽解說:06-5853390

Don't Miss

一百四十多歲的晉發米穀商店

 喜歡這家位於新化老街上的老店,是有很多種不同的心情和原因的。

 這家名為「晉發」的米穀商店,由原籍福建晉江的楊源先生於清同治1872年創立,因為不忘本,所以取名晉發。而這間米店擁有五代人的經營故事,還有百年歲月依舊老當益壯約6公尺高的台灣檜木製碾米機,更有騎樓牆面上二次大戰留下機關槍掃射彈痕的大時代故事,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歷史書,更是尋找新化老街故事的起點所在。

店中的碾米機是農耕時期主要的生活器具,更是情感的寄託。也許新世代的朋友們成長在富裕的現代社會,並沒有經歷過農耕社會種稻、買米、碾米的生活過程,對於米的商品認知也大多來自已經包裝好的小包產品,很難去理解那份對於消失中的生活情感連結。但是對於四十歲以上的台灣人來說,米店的碾米機攸關著家裡餐食飄香的滋味,以及左鄰右舍情感連結的生活滋味。而對於我來說,它還有著小時候把米堆當沙玩,把發出聲轟隆隆響的碾米機當成幻想中的飛機引擎,還有調皮搗蛋時跟家人玩躲迷藏的美好童年滋味連結啊!

至於現在,張家第五代主人辭世後,原本即將面臨走入歷史的晉發米店,搭上了古蹟保存的浪潮,在地方社區協會主動提出保存和轉型方案後,現在改由在地青年團隊接手經營。不但讓年輕世代的在地青年有機會認識自己的家鄉,感受到屬於在地文化的驕傲,也為傳承盡一份心力外,更重的是提供米店這個空間成為多元複合平台,展示家鄉的故事,還反饋社會提供工作機會,當然,也成為台南小農商品的展售中心,讓好的故事被發現,好的農產品被認識,以及好的文化被傳承,相當讓人激賞。

 Info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439

電話:(06590-7239

時間:09001800(週末晚一小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