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很多時候是一場與陌生文化的邂逅,也是拆解既定認知的學習。但是在這場邂逅中,若是稍不留意,便可能踩到那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文化地雷」。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禁忌與社交禮儀,而這些差異也舖疊成旅行的迷人之處。然而隨著社群媒體和短影音的盛行,許多旅行上的文化和風俗地雷,漸漸被忽視或誤導,又或是因為要吸睛和博取點閱造成話題,在文化地雷邊緣刻意挑戰,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文化衝突。小則讓個人行為蒙羞,大則釀成新聞事件,甚至讓國家形象有所損毀,真的是不得不瞭解和體悟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啊!
就拿台灣人很喜愛及熟悉的國家日本來說吧。日本是一個講究文化嚴謹的國家,如果你觸犯了他們的文化地雷,他們寧可不要賺你的觀光財,也要維護自己的文化尊嚴。例如衆所皆知的「壽司文化」中,日本餐廳最忌諱的兩個餐食禮儀文化,一個是「拍照」,另一個則是「移動」。
特別是現在是影像世代,很多人習慣在旅遊時的用餐時刻都先讓相機先吃,人再後吃。然而在日本的壽司文化中,拍照食物本身還算是可以接受的新世代文化。然而拿食物當拍照時的擺飾工具,而且時間過長,錯過了師傅細心準備食物時認定的最佳賞味時限,對於壽司餐食而言,是非常不尊重食物的文化地雷。
此外,一般入座壽司吧享用餐食時,有不少遊客移動了放在壽司檯上的壽司餐碟,這其實也是在日本壽司文化中對於壽司師傅「大不敬」的行為地雷!特別是當大廚親手將壽司一一遞到你面前時,應該立即將壽司接拿起享用,因為這是職人對顧客最直接的服務表現。若你將壽司移到桌邊,或讓它長時間放置不吃,等於不尊重食物外,也是對壽司專業的無視,這對廚師來說是一種無形的「拒絕」!我還記得多年前第一次到東京的銀座一家壽司吧用餐採訪時,日本廚師曾微笑有禮貌地提醒我:「請先享受,記錄可以等後面;此外,在京都一家懷石料理店,當地的女將溫柔地提醒我:「如果可以,用心記住這一刻,這才是最好的照片。」這句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而那一刻起,我明白和學習了這些背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在傳遞一種「品味當下的純粹與尊重」的飲食文化。
而關於拍照和打卡,在這個世代似乎已成為旅行的標配,但並非所有地方都適合這樣的行為。除了日本餐廳對於拍照這件事越來越反感外,事實上在歐美國家的飲食文化裡,特別是一些高級餐廳,隨意拍照會被視為對用餐氛圍的不尊重。因此,越來越多歐美國家高檔餐廳會直接明確標示禁止拍照。因為他們希望客人專注於食物本身,而不是分散注意力。這樣的規範,雖然看似有些嚴苛,但也提醒我們放下手機,真正感受當下的味覺與空間,不是嗎?
至於在台灣人最愛旅遊的友好國家之一的泰國,和尚僧侶是非常受到敬重的社會階層。因此,除了處處必須禮讓他們外,不得隨便和他們有肢體上的接觸,特別是女性,連座位也不得跟他們一同比鄰而坐;在中東等地穆斯林國家,女性穿著不合規範的服裝可能會引起爭議。而在印度教盛行的地區,拍攝聖河邊的火葬儀式更被視為不敬行為。此外,文化與政治也是旅行中極為敏感的話題,容易造成文化地雷。特別是不恰當的評論可能冒犯當地人的自尊,例如,對法國人來說,批評法國飲食或強調英語文化的優越性可能被視為無禮;在越南或韓國等國家,提及與過去殖民歷史相關的話題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不過,這些文化地雷的背後,其實並非單純的規範,而是一種對生活哲學的延伸。無論是壽司吧中的細節,還是對拍照隱私的重視,這些都在傳遞當地人對美好事物的珍視與對彼此的尊重。當我們用謙虛的心態去接近這些文化,旅行便不再僅僅是一次移動,而是一次理解與學習的機會。
所以,下次旅行時,試著放下那顆急於記錄的心,細細品味當地的規矩與禁忌。在每一場文化的邂逅中,我們會發現,那些看似麻煩的「地雷」,其實是打開一扇文化之窗的鑰匙喔!
*** 以上照片拍攝均已取得當事人和場地與店家同意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