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 星期日

【台南。西拉雅。Taiwan】聽說,這棟房子「新化街役場」會走路!

如果說新化老街那頭的武德殿是命運安排的浴火鳳凰,那老街這頭的「街役場」,則是在命運中來去自如的轉運手!更重要的是,它不但是目前在彰化以南唯一保存下來同質性歷史古蹟,還是深受歡迎的人氣餐廳喔!

街役場這三個字許多人對它並不熟悉,其實它是日治時代的「行政中心」之一。當是在地方政府組織的規劃裡,分為州、縣、廳等為一級行動政單位,而市和郡的行政單位名稱為「役所」。接下來差不多等同現在鄉鎮區公所等級的街、庄、區等行政單位,便以「役場」為稱呼,因此,1934年(民國23年)成立的新化街役場就是由此而來。

相較於台灣其他日治時期留下來的街役場,新化街役場的建築結構和造型較為與眾不同。其中單是採圓弧形門廊設計和帶有歐洲晚期文藝復興戲院風格的入口處,在線條和格局上便跳脫出一般日治時期公共建築物制式的造型和工法,獨樹一格。而細看之下,洗石子搭配窯燒十三溝面磚的複合式組合,線條簡潔流暢中有著東、西工藝結合的精巧和藝術感,十足典型的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算是台灣建築裡兼具時代意象和藝術美學上相當不簡單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整體結構和細節都保存的相當完整,也無怪乎在2001年中華民國文建會舉辦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一舉拿下第四名的殊榮,隔年更正式公告為被保護的歷史建築。

新化街役場的外觀造型了得外,內部的空間構築也很有特色。整個主體為鋼筋混凝土建材,屋面則為木桁架覆瓦。入口處的玄關由兩圓柱界定門廊,其後為半圓弧的空間設計,而入內後則是樓中樓的大型空間。由於街役場現在是古蹟轉換成餐廳的活化開放空間,除了一些角窗不規則的空間被善用設計成小開放包廂外,這裡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則是閃著藍光的玻璃地板設計。雖然乍看之下有些突兀,然而在氛圍上,帶有現代復古和時空穿越的混搭風情,卻是營造的相當迷人。

倒是千萬別小看了這些玻璃地板,靠近一瞧,會發現在玻璃地板下別有洞天啊!原來,新化街役場自戰後起一直為地方鎮公所所在地,直到1996年(民國85年)鎮公所遷到中山路新址後才成為閒置空間。1999年因為都市計劃中的「廣停二地下停車場」準備施工,新化街役場面臨被拆除的命運。還好當時的台南和新化對於古蹟保存的意識相當重視,在學、政、藝和鄉親們的通力合作下,最後於20005月以「移屋的方式」,1500人合作乾坤大挪移,將街役場用陸上行舟的方式整個移置300多公尺外的忠孝街青果市場停車場暫放,待地下停車場完工後,20023月再移回原址。整個搬遷過程是台灣歷史上的重要紀錄,也是台南建築文化的盛事,為了紀念這歷史性的創舉,設計師巧妙的將當年的纜繩放至在玻璃地板下,也將部分斷裂的纜繩掛在牆上當紀念裝飾。正因為這「出走」又「回歸」的歷史事件,不僅讓新化街役場在古蹟價值上有了其他街役場無可比擬的獨特性,也贏得了「會走路的房子」的美名!

至於我自己則特別喜歡傍晚時分的街役場,坐在戶外的露天座位,看著十字路口往來的繁華,然後緩緩迎接夜幕降臨。在那乾淨帶亮泛藍的天空襯托下,隨著光影的移動和變化,可以在流動的時間裡感受到街役場的獨特之美。那美,是帶著些許文學綽約的美,更是過盡千帆的時間對話之美。好生享受。




Info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500

電話:(06590-5599

時間:11002200(週一休館)

門票:免費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台南。西拉雅。Taiwan】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許一個台南人的北海道札幌美好時光

那一天下午的陽光暖暖,我和友人一手一杯蒂芬妮藍的可爾必思冰沙,坐在紅磚牆前的大樹下,嘴裡的滋味很日本,放眼望去的景致也很日本,一陣風微微的吹來,連那份陶醉,都很日本。我不經意的脫口而出:「這裡好有北海道札幌的感覺喔!」只見友人一動也不動,望著前方的綠蔭,吸一口冰沙,點點頭說:「對,我們在北海道的札幌!」

老實說,一開始聽見友人要帶我去「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是要去山上的花園嗎?」原來我誤解了。我們要去的地方的地名叫做「山上」,而「花園水道博物館」則是2019年才整修完畢並且正式對外開放,早期在日治時期對於台南相當重要的「水道」主管機關單位。只是,當搭乘園內的遊園車緩緩進入園區時,眼前的畫面,很難跟我們現在熟知的博物館,又或是水利工程單位畫上等號。因為這裡的占地廣大,再加上修復的非常好,時間在這裡,不但沒有繼續前進,反而是回到了日治時期的時間軸般,優雅的停留,而且就連空中所飄散的氣味也有著淡淡地不同,讓人好生錯亂中又帶有點點驚喜。

根據官方的資料顯示,時間回到1897年,當年被台灣總督府聘為衛生工程顧問,來自英國蘇格蘭愛丁堡的「威廉巴爾頓(W.K. Burton) 」,來到台南協助衛生環境的改善和進行民生用水的水源、水質的調查。隨後在1912年和他的學生兼助手,來自日本的濱野彌四郎,開始建設了「台南水道」,運用山丘地形的優勢和重力排水方式巧妙的結合,提供台南市區民生用水。不過,這套系統雖然成功的協助台南的民生用水和衛生環境的改善,然而隨著時代和技術的演變,附近的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與潭頂淨水廠也陸續完成並且接續台南水道的任務,1982便正式功成身退走入歷史。還好,這裡的整體環境、建築與空間等,均保持著良好狀態,2002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外,台南市政府更是積極的進行修復,最後和農業局苗圃完成整合,並於2019年以「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之名義正式開放參觀,讓民眾可以一賭日治時期衛生工程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目前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的園區規劃為花園區、博物館區和密林區為主要的三大區塊。從大門口進入後迎面而來的便是花園區,這個區域有三大重點,一是琉球松,二是高爾夫球場,第三則是裝置藝術。

單從字面上來看,琉球松和松樹應該是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松樹在華人文化裡,不但是傳統藝術山水畫中重要的繪畫素材,在民間習俗裡更是長壽的象徵。過往一般人所熟知的松樹大多以大陸的「黃山松」為代表。台灣則因為氣候和生長環境的關係,松樹並不常見,較有代表性的松樹,則是生長在山區並且有著二針一束的松樹,被命名為「台灣二葉松」。至於琉球松,顧名思義,是生長在琉球群島的松樹。不過,根據科學家們採用DNA的分析得知,大陸的松樹自成一家,台灣的二葉松和琉球松,在8百萬年前是一家親,現在則是各自分家!目前在台灣的琉球松,大多數是屬於日治時代從日本移植到台灣栽種。而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的花園區中,名為「宮之森圓環」的內部,也有兩株挺拔的琉球松,不僅擁有近90歲的樹齡,而且還來頭不小,乃是19337月由日本皇族「伏見宮博義親王 」親手栽種的琉球松,因此,又有「親王松」的別名!

雖然說現在所看見的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是以花園和紅磚建築為視覺主軸,事實上這裡還曾經設置了一座9洞的高爾夫球場,而且建成時間比淡水的高爾夫球場稍微晚些,雖然是全台第二座高爾夫球場,在當時卻是台灣最大的高爾夫球場喔!因此,伏見宮博義親王當年視察這裡的水道設施,另一個重點,其實是要來此打高爾夫球的。也因為他的到訪,這座球場日後被稱作「宮之森高爾夫球場」。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高爾夫球場作廢了,現在轉身成為花園區,球場綠茵不見小白球的蹤跡,倒是進駐了不少的裝置藝術,其中還有不少件作品是保留自「漁光島藝術季」的作品,讓整個環境增添了更多的文藝氣息和色彩。

博物館區算是這裡的主角也是國定古蹟。目前共規劃出A館「快濾池室」、B館「快濾筒室/辦公室」及C館「送出唧筒室」。快濾池室是地下一層、地面一層之加強磚造建築,主要是將取自曾文溪的溪水經唧筒揚水至沉澱池沉澱,截留原水中的懸浮固體、細菌、微生物等雜質,進行快速過濾後產生淨水的功效。目前的這座快濾池室是1952時台灣自來水公司所增建,所陳設的主軸則是水泵馬達以及濾水結構,還有相關性的知識與歷史,以及地下層保留完整快濾池管線等。

相較於整個園區內的其他設施,B館的「快濾筒室」則宛若主角中的主角,光芒耀眼,一開幕便成為最吸睛的話題焦點。而當我和友人踏入B館的第一個反應,眼前一字排開的雙側14座巨大快濾筒,搭上挑高空間和木架高樑及太子樓的設計,光影穿窗而入,就是有種錯置在歐洲大型釀酒廠的感覺。這畫面好生驚艷,讓人不由自主的拿起手中的相機,就想在各個角度上喀嚓、喀嚓不停!

老實說,把B館的快濾筒室用主角中的主角來形容,其實一點都不為過啊!畢竟這14座的快濾筒,當年可是從英國進口而來,而裡頭用來濾水的,還是來自義大利的白沙。此外,為了安置和保護這些快濾筒,主量體的建築工法,乃是採用磚造承重牆結構系統的廣間型建築,外側還設有扶壁柱來增加牆體抗震力。而挑高屋頂上的木桁架,在其水平橫樑中間還以鋼索增加抗拉力,並且增開多面窗和利用浮力通風原理將熱空氣往室外排出。單是這些設備的價值和建築工法的智慧,在日治時期來說,就是傾全力將時代之最放在這個空間裡,即便是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那有形和無形的價值,都在持續閃耀中。

在快濾筒室的後面,透過照片和瓶瓶罐罐的還原,感受得到那些年在這幾間辦公室裡的忙碌和謹慎。至於C館的「送出唧筒室」,主要有4組唧筒機,而「唧筒」就是馬達、幫浦,它的功能則是將快濾後的清水進行水量調節,再將水藉由火力產生動力輸送至地勢較高的淨水池區。不過,因為唧筒機在當時是以火力轉化動力,因此,這裡特別設計挑高空間加上多面窗戶通風功能,並且巧妙的設置「搖窗機」來控製窗戶開關。在每一個環環相扣的小細節中,在在的展現出舊時代新科技的工程智慧,令人讚嘆。

而沿著189階的步道盡頭就是淨水池所在之地,沿途遍植了櫻花,還有一座宛如碉堡式的建築物,再加上頂部有覆土與植被以及59座鑄鐵通氣管柱,景觀特異,自開幕以來便成了在地人和攝影愛好者的新秘境。而走到後方的淨水井門上,還可以看見有一個「南水」的圓形標誌,則是當年台南水道的標誌,充滿歷史的韻味。對了,這淨水池內目前是蝙蝠的棲息地,因為有不少特有種,而為了要保護蝙蝠生態則不對外開放!

至於參觀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的園區,除了壯觀華麗的硬體設施及如詩的時光況味外,不得不瞭解和感謝的幕後推手,則是有臺灣自來水之父雅號的威廉巴爾頓,以及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不過,巴爾頓雖然開啟了臺灣自來水的生活新紀元,然而卻也不幸的在臺灣的水道探勘中罹患瘧疾,在短暫停留台灣後返回東京,最後於1899年因肝病而病逝於東京。而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則繼續留在臺灣,肩負起治水任務,在臺工作的23年間,陸續完成基隆、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水利工程。由於自來水工程的構築,讓台灣的用水環境和習慣均大大的改善,迎接了民生新時代的來臨,也大量減少因為民生用水而誘發的疾病,濱野彌四郎的貢獻良大,在當時還獲得了「都市醫生」的尊稱。雖然人們感念他的貢獻,還曾經樹立他的銅像在園區裡紀念他。但是隨著時代的更迭,水道園區的荒廢,許多的故事都走進了歷史,就連銅像也莫名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還好在2000年,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特別感念濱野彌四郎的故事,捐贈新的銅像並展示於圓環前,讓這段沉睡的歷史,再次在臺南和煦的陽光下,溫暖的閃耀著。

連續來了這裡好幾回,除了喜歡這裡的故事和環境外,無論是站在B館辦公室裡的窗前,還是在綠茵的藝術品旁,又或是紅磚牆的一隅,乘著涼風徐徐吹拂,再望著大樹下笑語連連的遊客身影,總是有那麼一瞬間,彷彿錯身在日本札幌的北海道大學的校園。而嘴角微揚的笑意裡,不經意的洩露出對臺南人的羨慕,不用飛日本,就擁有了屬於台南式的札幌時光啊!

 Info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地址:台南市山上區山上里山上16

電話:(06578-1900

時間:9301730,最後入園時間為1630。(週二休館)

門票:NT$100(一般參觀)/NT$5065歲以上長者)/ 免費入場(設籍山上區之區民、志工榮譽卡、70歲以上及6歲以下本國國民、持身心障礙手冊者及陪同1人)




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台南。西拉雅。Taiwan】來自星星的無限驚喜。台南南瀛天文館

我們沿著斜坡漫步向上走去,我一個抬頭,就看見穿過樹林的那方,標識性很強烈的圓頂天文臺映入眼簾,於是很興奮的轉身就跟友人說:「你看,是不是很有洛杉磯葛瑞菲斯天文台(Griffith Observatory )的感覺?好像變形金剛隨時都會從後面的山丘上爬出來啊!」,此時,就看見友人幽幽地說,應該是電影「樂來樂愛你」吧!

其實都對,每個人喜歡的,和有記憶點的,本來就不一樣。就好像是在同一個天文館裡,有人喜歡的是浩瀚知識的探索;有人則喜歡透過實際的望眼鏡,親眼見證外太空行星的存在,不是嗎?

我必須承認,在我世界走了大半圈的旅遊記憶中,關於「天文館」的篇章,最難忘的前三名,一個是在美國洛杉磯葛瑞菲斯天文台,那是我第一回站在巨大的天文望眼鏡前,看見「土星(Saturn)」的真實樣貌。那美麗的土星環,震撼著我的雙眼,也開啟了我對世界好奇,用行動力去親眼探索的契機;而第二回的美好,則是在位於泰國南部隱密的 Koh Kood小島上,超越六星級的頂級渡假村「Soneva Kiri」裡面,擁有一個私人的天文館,而它的超高倍數天文望遠鏡,乃是亞洲第一。當時來自NASA 的天文學家,一對一,帶領我個人從阿姆斯壯的月球足跡出發,走了趟突破知識和視野極限的天文之旅;至於第三回的驚喜,則是在我們台南大內的「南瀛天文館」。第一回睜眼正視觀看太陽,看見傳說中的「太陽黑子」,內心再度泛起一抹澎湃。

坐落在大內曲溪村的南瀛天文館,與其說它是南台灣最佳的天文觀測站,倒不如稱它是一座會呼吸的天文知識中心,還有天文迷可以親身體驗台灣最頂尖觀測設備的地方!至少,當我走一趟南瀛天文館後,我已經迫不及待要計畫下一趟的造訪了!

根據館方的資料,台南的大內區長久以來被公認為南台灣最適合觀賞星星的地方,主要是因為低光害的先天優良環境,再加上視野佳、氣候溫和,還有觀星最重要的晴夜率高,因此博有「星星的故鄉」之美名。而天文館所選擇的基地位於二溪公山,佔地十二公頃,屬高低起伏之丘陵地形,還可遠眺月世界及中央山脈,還有曾文溪曲流和河階地形,對於打造一座複合式的天文中心,也算是老天爺賞飯吃,注定就是要在這裡落腳生根。於是在民國93年至95年,首先由前台南縣政府建置天文觀測館,97年起陸續建置天文展示館、星象館及周邊景觀平台、環山步道等戶外設施,至101年完成園區內主要館設。到了民國106年,以環境教育發展之宗旨,成為全台第一個以天文為主題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目前館區順應山坡地形設置3大主題館,包含天文觀測館、天文展示館及星象館。而最自豪的,除了天然環境優越和館內多元豐富外,擁有全台平地口徑第一大的天文望遠鏡(主鏡面直徑76公分), 從就近的月球表面到遙遠的土星環,還有神秘的星雲、星團都能一覽無遺。

園區最早開放的是「天文觀測館」。建築的外觀的構思以「星曜」的意象為主,帶些尖稜造型。這裡的觀星平臺是全區最高處,可以飽覽整個曾文溪谷和月世界美景。而館內還有精心設計30度傾斜的斜木牆, 提供肉眼觀星的最佳視角外,設置不同口徑之天文望遠鏡提供天文觀測功能,每逢週六及遇上特殊天象時,還會開放BRC250 MEADE14 2座望遠鏡,提供夜間觀星以及星空導覽解說服務。此外,館內設置了望遠鏡發展史、太空望遠鏡展示區及復古觀測室,以軟性的方式或陳列、或互動,介紹自伽利略以來,人類在望遠鏡發展上每一階段技術的突破。

以「月亮」為象徵意象為空間設計概念的「天文展示館」,共有三樓及及地下一樓的展示區域。主要是採用高科技虛擬實境的展示,提供民眾體驗導向的展項主軸。位於一樓的「發現地球的生命」,以地球四季變化及星空星座等主題;步上二樓,則是離開地球來到了「太陽系」,帶領民眾認識八大行星及提供科氏力體驗。至於要繼續飛向遙遠的外太空瞭解天文史發展和尋找外星人的蹤跡,那就要再上一層樓的三樓「探索太空」展示館中,去和神秘有個約會。至於地下一樓的「小積木大星球」,當然就是為了小小朋友們所打造的親子積木遊憩區啦!

有了星耀和月亮,當然少不了「太陽」啦!因此,「星象館」的建築體順勢延展成半圓形球體來和太陽相呼應。而這裡的亮點,則是位三樓台灣第一個採用數位球幕3D的星象劇場。這裡運用全世界最新技術「全天域3D成像」數位星象儀,超越地點、天候、月相、時間的限制,提供遊客一個真實而撼動人心的模擬星空。此外,一樓還有特展區,會不定時舉辦天文相關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的主體展覽。


南瀛天文館除了天文學習相當精彩外,另一個讓我驚艷的,則是這裡的「建築和空間」設計了!原來這裡是知名建築師廖偉立的作品。他的建築設計核心價值一直強調「地域性」與「在地化」的特性,讓他成為獲獎無數的設計師外,還是少數連續多次榮獲日本SD Review年度獎肯定的台灣建築師。而南瀛天文館的設計,融入山林間的自然建築美感,還讓他榮獲2007國家卓越建設金質獎,2008年、20112012建築園冶獎。

老實說,經常聽見很多建築師在介紹他們的設計時,很喜歡說和「環境對話」的意象。然而嘴巴說的,卻往往在現實上無法讓人感受到。這回漫步在南瀛天文館,其實也不用刻意,就在建築物、小徑和綠山、曾文溪等的自然互動間,我就很能夠清楚的感受到什麼是良善的環境對話。至於適切的清水模工法,與山勢岩石的協調性,還有大面積的玻璃窗和高挑的空間,光影的穿透和流動性,以及最後在木材及暖色調石材的協調上,視覺感和呼吸感都豐富又有層次感,單是來欣賞這裡的空間和環境美學,我都覺得很值得啊!

Info

台南南瀛天文館

地址:台南市大內區34-2

電話:(06576-1076

時間:9001700(週一、除夕固定休館)

門票:NT$300(一般參觀3館全票)/NT$230(學生身份及6歲以下3館全票)/NT$13565歲以上長者3館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