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 Danny。理財筆記 】50歲才開始學理財也不晚!溫士凱:靠ETF不到3 年滾出300萬,成功在曼谷買房

50後從零開始學理財,來得及嗎?金鐘廣播主持人、旅遊作家溫士凱以自身案例證明,只要善用過去累積的知識,秉持穩健、自律的投資態度,絕對做得到。幾年下來,他成功在曼谷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子,內心感動不言而喻!

 

當《50+》採訪團隊詢問金鐘廣播主持人、旅遊作家溫士凱的投資標的時,他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拿出背包裡的手機。「我平常幾乎不管的,要先看一下App。」他笑道。

 

疫情後這幾年來,溫士凱每月持續以台幣萬餘元投入台股ETF。而累積下來的成果,是他在中年以後,終於在曼谷買下人生第一間房產。不但是家族旅遊時最舒適的落腳處,也是資產配置的一環。「如果每天聽『股市達人』的建議,你會提心吊膽,」他說:「我就是一直累積、一直累積。」

 

曾經只靠工作收入、完全不懂理財的他,現在,談起投資理念,已經自信滿滿。很難想像,這些觀念都是他在50歲以後才從零開始建立的。

 

疫情間收入銳減  從頭學理財

溫士凱坦言,自己大約10年前曾嘗試投資,但因為沒做太多功課,結果基金竟被套牢多年,讓他因此有些卻步。真正讓他下定決心重新學理財的契機,是疫情期間收入銳減的那段日子。

 

作為自由工作者,平時收入並不穩定。再加上疫情漸趨嚴重,那時,溫士凱有許多工作停擺,讓他感受到深深的金錢焦慮。因此,他主動約好友、理財作家楊倩琳碰面請益,沒想到當場深受啟發。「她說,你是旅遊專家,對航空、旅遊業一定很熟,可以幫我分析一下嗎?」溫士凱笑說,當他解釋了幾家龍頭業者的狀況後,行動力極強的楊倩琳竟然立刻當著他的面下單。「沒過多久,那支股票就一路攀升了!」

 

在好友的鼓勵之下,溫士凱開始嘗試定期定額投資,以穩健、紀律為前提,一步一步為自己累積資產。而隨著疫情趨緩,他的工作重回軌道。早已習慣簡單生活的他,平時花費不多,也就自然而然地將收入放到投資中。

 

他的投資規劃中,70%0050005600881 ETF投資,其餘則是放在相對穩定的金融股。此外,因為歷經過父親10年癌症照顧的經驗,單身的他,深知醫療、長照費用的重要性,因此也幫自己規劃了保險。「我不能造成其他家人的困擾。」

 

定期定額投資的好處,就是在自動扣款的同時,還能收到意外的驚喜。「我一個月大概只看2次。打開發現都是紅色(指上漲)的時候,心情就會很好!」他笑說,尤其是收到股利通知書時,更是為自己增加動力。

 

不到3年,溫士凱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滾出台幣300多萬元了!有了這筆累積報酬,他開始思考:如何讓資產更有彈性、也能兼顧生活品質?


善用對泰國政經文化的理解  50後買下第一間房

 

作為泰國官方觀光大使,溫士凱對於泰國的政經文化、房地產有長期且深入的觀察。剛好手邊累積了這筆資金,他心想,不如在曼谷幫自己置產吧!於是,他和家人合資,買下了人生第一間房子。

 

「我看到房子非常感動。從沒想過,我會擁有自己的房子!」這間房產除了作為資產風險分散的一部分,主要是用來自住。「我不是把它拿來當生財工具。」

 

他觀察,相對於台灣,曼谷的房地產CP值高,住宅大樓通常會附上漂亮的無邊際泳池、會議空間等公設,很適合招待親朋好友或遠端辦公。「我們家每年都會舉辦家族旅遊,80多歲的媽媽每次去泰國都很喜歡。」


此外,他算一算,自己的年齡已經可以申請泰國養老簽證,三不五時還可以到泰國待上幾個月,放鬆心情。未來就算真的要出租,租金收入也可以作為在當地旅遊的經費。

但他也特別提醒,海外置產時,一定要自己多做功課,不能隨便聽信房仲業者或網紅推薦。「每個國家的環境背景不同,如果不了解,千萬不要亂投資。」

 

理財要保有生活品質  不當金錢的奴隸

 

家庭背景和生活經驗,讓溫士凱理解,沒有錢雖萬萬不行,但有了錢以後,更不能忘記賺錢的目的。

 

年輕時,經歷了家道中落,他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半工半讀,一邊幫家人還債。出社會後,他在因緣際會之下到美國留學、工作,一待就是10多年。直到近40歲時才回到台灣。(相關閱讀:心情永遠保持35歲,人生更美好!旅遊作家溫士凱:放慢自己,別再為別人過日子)


海外生活的這段時間,他深受美國的金錢觀影響。「他們雖然沒有儲蓄的觀念,但是很會運用金錢,也很會生活。」他笑說:「不像我們死守著錢,每個人都想賺大錢、都怕窮。」多年來,他持續旅遊,並實踐「自我投資」。他坐在魁北克的楓樹下,一邊聽音樂,一邊看著整棵樹葉隨風落盡;他飛到中美洲看活火山,親眼見到火山口正在冒煙。接著再將這些旅遊體驗,化為文章、演講內容,「這些東西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去年,他送自己一趟肯亞旅行。同行團員有位大老闆,人雖在場,心卻被股票波動綁住。

 

「你在這麼漂亮的草原裡,旁邊是獅子、大象,眼裡卻只有股票,下跌一點就跟老婆吵架。好浪費喔!」他感慨道:「這不是金錢的奴隸嗎?」

 


這趟旅程讓他更加確信,理財的目的不是累積更多財富,而是換得能自在呼吸、從容生活的自由。

學習理財的關鍵,不在於起點,而在於能否不斷學習、穩健執行。從理財新手到在異鄉擁有第一間房,溫士凱展現了中年後的自我成長力。而理財,不只是數字遊戲,更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只要從今天開始,願意為未來做準備,每個人都能打造屬於自己的美麗生活。

 

作者|顏理謙        2025.11.16

加入50+ LINE,每天獲新知!

https://fiftyplus.pse.im/5zvc58



 

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 Danny。生活筆記 】 2025年的電影極致,日本電影《國寶》 Kokuho裡每一個轉身、每一次呼吸裡,都有千年文化在其中流動,美得讓人屏息和迷醉

終於和高中好友(知名紀錄片導演)相約看完了目前造成影視業界超級震撼的日本電影 《國寶》( Kokuho )。必須承認,這3小時的震撼,讓我們看完之後,久久無法走出電影,一直不斷地討論又討論。也終於理解好友 Joel來談日本 的版主福澤喬 ,為什麼要我一定要看這部即將成為世紀之作 的電影了!

 

老實說,這部電影被許多人譽為2025年最傑出的電影,我倒覺得,它不只是影像的極致,更像是一場對人與藝術的靈魂解剖。它沒有刻意的高聲疾呼,卻在光影交錯中,靜靜說出日本文化底層最細膩的情感與糾結,好生精彩。

 

特別是在藝術層面,我喜歡它將日本歌舞伎的舞台語彙巧妙轉化成電影語言,把傳統的身段、光影、色彩、節奏都融入鏡頭裡。讓人很多時候在觀看時,不覺得那只是拍戲,而像是在銀幕上織出一幅古典與現代共鳴的畫布。在每一個轉身、每一次呼吸裡,都有千年文化在其中流動,美得讓人屏息和迷醉。

 

當然,不得不稱讚的技術層面,攝影、美術與音效,幾乎達到神級。如果說燈光像一首日本詩,那鏡頭則如一把武士刀,精準又節制。尤其是那些舞台段落的鏡頭,讓人彷彿被吸進的技術與情感共鳴的高境界裡。心中不時出現一個問號:「這是怎麼拍的啊~厲害」


至於在故事和人文層面上,我們都同意,電影中談的不只是家族與傳承,更是個體如何在血緣與命運的糾纏中找尋自我。更重要的是,它丟出了幾個問題,像在問,傳統要被延續,誰能承擔呢?又為何要承擔呢?我們常說文化命脈必須延續,但是換個角度思考,那犧牲的又是誰的自由呢?人間國寶 這四個字的無上藝術榮耀,回到現實的生活,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好多的問號,在電影中無須演繹,卻能在觀看者的心中,自然相映。回到底,藝術和文化,其實都跟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有連結和關係的,這點,身為一個文化傳承者和媒體人,特別有感啊!


當藝術的純度、人性的殘酷與文化的重量同時交織,藉由電影成了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渴望被看見、又害怕被揭穿的現實,還有逃避的自己,不是嗎?

 

我也必須承認,這部電影除了畫面、故事、演技和音樂外,但真正打動我的,還是它對人心的描摹。那種在舞台與現實間游移的孤獨、慾望與羞愧,沒有一個角色是完美的,每一個靈魂都在掙扎、燃燒。當幕落的那一刻,會突然明白,藝術不止是榮耀,而是一場永不止息的自我撕裂。

 

我常在想,有些電影,並不只是被拍出來的,而是被「活出來」的。這部《國寶》,就是活出了藝術、文化傳承和生命追求,以及白天和夜晚的真實樣貌。



 

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 Danny。生活筆記 】優秀的人也必須有舞台才能被看見

 

前兩天和好朋友們聚會時,聊到了才華和優秀 這件事。當然,在我們身所工作的媒體和藝能環境中,往往很吃機會和運氣。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夠好,而是運氣總是差那麼一些。漸漸地,一些很優秀的人,熬不過現實,或是渡不了心魔,原本應該發亮的人生,一盞盞燈就無力的滅了。

 

我也常在想,有時候我們總以為只要夠努力、夠有才華,就能被世界看見。可現實往往真的不是這樣。再耀眼的光,也需要有一個能讓它閃爍的舞台;再堅強的人,也需要被理解、被肯定,才有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這些年,我見過太多優秀的人,在無聲的角落裡默默燃燒,努力不輸給任何人,卻因缺乏被看見的機會,而慢慢黯淡。不是他們不夠好,而是少了一個能讓他們綻放的地方。

 

然而舞台,可惜的是,卻經常被一些無奈的因素所掌握著。

 

還記得多年前我應邀擔任一個大型的圓夢計畫評審,同時間還有幾位社會賢達和學術教授們一起參與,當時有不少有想法的年輕人參與競賽計畫。然而最終的結果,讓我心寒的,並不是取決於計畫是否優秀,是否有想法和有未來性。而是某些評審的私心。

 

特別是某位任職於台灣最高學府,也是積極參與當時很紅社運的年輕教授。在評審會議上表現漫不經心外,我漸漸發現,他對該評議的計畫書,幾乎不了解內容,也就是看都沒看過那些計畫書。然而在給分時,卻特定給與某幾位特別高分,強力護航。當然,很多優秀的計畫,就因為那幾位他特定護航的參賽者(計畫平淡無奇),而被迫無法進入決賽的舞台。

 

雖然,我也曾提出異議,但是在會議上,最終以投票定案,就眼睜睜看著他在會後很刻意和驕傲的跟主辦方提醒,那幾位是他的學生,因為台灣最高學校身份和他個人的因素,會帶給媒體更多的關注,然後雙方握手微笑。

 

那一刻,我覺得噁心和無奈,於是,再也不參與這位教授 共同參與的任何活動。只是,現實中,他靠著學術和社運的身份,打造出一塊亮麗的人設招牌,過著好些年風光的日子。還好,前兩年,他的惡行惡狀,終究還是被揭發!

 

只是,現在回想這些事,關於「舞台」,關於「優秀」,關於「機緣」,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複雜三角習題。

 

雖然我真心的認為,優秀的人,並不該孤獨地走在黑暗裡。每一份才華,都值得被看見;每一個夢想,都需要一個舞台。

 

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中,所有的定義,都沒有一個完全的標準答案,不是嗎?

 

我的友人,非常著迷大陸藝人劉宇寧的故事。我雖然對他不熟悉,但是在友人發光的眼神,和訴說是微揚開心的嘴裡, 那一瞬間,我清楚的感受到,優秀的人也必須有舞台,才能被看見,也才能感染更多的人!

 

當被理解的光照進來時,人就有了勇氣繼續發光。不是嗎?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 旅遊。行遍天下 】秋天,在蘇澳瓏山林冷熱溫泉度假飯店,給了最美好的玩樂答案

當抬頭的豔陽開始變溫柔了,秋天的腳步也就輕輕敲門,而這個迷人的季節,我想,大概就是能在忙碌的生活行程中找到一個讓身心都能徹底放鬆的地方,緩緩自己,最舒心不過了!每年這時候,我習慣約友人一家到蘇澳的「瓏山林冷熱泉度假飯店」走走。而每一次回來,也都像是與自己簽下的一份「秋天限定」的悠閒契約。


在光影裡一秒遇見義大利假期

白天的瓏山林,我常錯覺自己置身義大利南方的渡假小鎮。迎面的拱門、石磚、噴泉與淡黃色調的雕花牆面,以及藍色燦燦的水池,處處充滿歐風浪漫。當一跳進泳池,水花四濺,全身瞬間被沁涼包圍,秋老虎的熱氣則一掃而空。轉身,看見友人和孩子們在池中追逐,一旁室內水池裡的情侶依偎在律動水池旁,還有在養生池任泉水在背上拍打出快樂的節奏。隨後自己躺上色彩繽紛的獨角獸泳圈,悠悠漂浮在池畔,義式氛圍裡的一切,讓人心花開得更燦爛。眼前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就是度假該有的愜意啊!


我想,這裡大概是台灣渡假飯店裡水池和水療設施最完整的一間吧!蘇澳聞名的冷泉清爽、溫泉則是暖意滿滿,就像兩種截然不同的擁抱。而我最喜歡的,則是在房間裡不同冷熱池子間穿梭。先是熱湯裡的放鬆,再跳進冷泉的刺激,笑聲隨之響起,好生歡樂和舒暢。


當客家遇見法式料理,好一個餐桌上的味蕾跨國旅行

當夜幕低垂,另一場精彩才正要登場。入住瓏山林對我的另一個期待,是行政總主廚賴俊雄的餐食饗宴了。本身是六堆客家人的他,曾在米其林餐廳與法式料理中紮實磨練廚藝,他最擅長的則是以台灣食材和客家、宜蘭在地文化為靈魂,搭配法式技法創造出令人驚喜的餐點。這回的第一道「絲瓜冷湯」一上場便是亮點。薄荷綠的清澈湯底,像蘇澳冷泉的水波,一口下去卻暗藏玄機,是絲瓜晶球與蛤蜊晶球在口中迸裂,鮮味瞬間爆開,讓我不自覺笑出聲。


接下來的「海鮮燉飯」則是將南澳無毒蝦、東北角中卷與三星蔥結合,義式作法卻蘊藏台灣味道。而「南方澳黑鮪魚」更像一場文化的跨國戀曲,韓國甘苔、雲林香草醬油、宜蘭鳳梨辣醬,交織出酸甜辣三重奏。至於主餐「澳洲和牛頰」,牛頰燉得軟嫩,用台中黑后葡萄酒調和出酸香與甜韻,一抿即化,餘韻綿長。這頓晚餐,讓人像是繞了一圈台灣,又偷渡了一趟異國旅行,好生驚艷。


館內時光閒適,館外則是冒險與驚喜也一個都不少

飯店裡的體驗也不容錯過,在不同的季節會提供多元免費DIY課程。此外,地下室還有健身房、兒童遊戲室與桌遊空間,是雨天時的最佳避風港。至於館外行程,這次我選了「板潛二合一水上活動」。從SUP龍舟板到浮潛,帶我們到蘇澳知名的豆腐岬,在最嗨的時刻,穿著救生衣直接跳水,清涼的海水瞬間擁抱全身,那股暢快,好像又回到小時候的夏天,開心。


對了,豆腐岬因黑潮帶來生物幼苗,孕育出豐富的珊瑚礁生態。此外,1939年這裡還是全世界第一個正式記錄到「珊瑚產卵」的地方,比澳洲大堡礁的研究還早了45年喔!


必須承認,在蘇澳瓏山林冷熱泉度假飯店每一次的停留,都是一次完整性的療癒。白天在義式泳池裡歡笑,夜裡在餐桌上旅行;白日玩水、夜晚泡湯,隔天又能帶著新發現踏上海岸。而秋天正好,不冷不熱,正是在樓頂露天泡湯的最好時光。在這裡,會發現度假不一定要追逐遠方,只要來到蘇澳,便能收穫屬於秋日的溫暖與清涼。

 

蘇澳瓏山林補充資料

•       地址:宜蘭縣蘇澳鎮中原路391

•       電話:03-996-6666

•       網址:https://suao.rslhotel.com

•       消費資訊:

秋冬住房|一泊朝食, 一泊二食 

雙人入住、一泊一食+飯店直訂禮遇 每房$10,000+10%

雙人入住、一泊二食+飯店直訂禮遇 每房$13,000+10%

其他優惠住房專案,如「生日慶生」、「三天兩夜」優惠,詳情請洽飯店官網(https://suao.rslhotel.com

 

湯屋或設施使用價格

湯屋使用,2人泡湯2小時,每房$2,000+10%起,湯屋泡湯隨附在地點心與飲品


 

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

【旅遊。美食。文化】台泰麵食點將錄,這些美味吃了才算數!

台灣和泰國的麵食文化亦是各自精彩。然而要是說起和台灣文化最相關的在地麵食美味,則當屬「牛肉麵」、「大腸麵線」和「切仔麵」這三樣。其中的牛肉麵,雖然是早期的外省伯伯們帶入台灣,但是經過幾十年和台灣食材的融合,早已經成為台灣的在地麵食。


再加上台北市舉辦已有多年的「台北國際牛肉麵節」,不但將牛肉麵節變成了知名的國際美食盛會,也成功的把牛肉麵變成了台灣的代表性美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們點名,要是到台灣而不吃上一碗牛肉麵,那就表示沒來過台灣了!因此,連澳洲知名的大廚Curtis  Stone到台灣,點名要享用的台灣美食,也是牛肉麵。


相較之下,大腸麵線則是更為在地的台灣國民麵食。早期的福建移民把家鄉味道「麵線糊」帶入台灣後,加入了蚵仔、大腸為配料(蚵仔的處理工序繁複,於是蚵仔便漸漸消失在麵線裡),並將麵線改成台灣特產紅麵線及佐以柴魚熬製的湯頭。慢慢地,大腸麵線從沿海鄉鎮走入城市中,現在更是成為台灣重要的代表性小吃美味。


不過,最被台灣人認定的麵食鄰家好夥伴,還是由閩南話發音的「切仔麵」,才是真正的在地麵食天王!而且,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由大骨清湯、油麵(又或是米粉和粄條)及肉燥、韮菜、豆芽、油蔥酥等看似簡單食材所組成的麵食小吃,它卻是一般台灣人在米飯主食外,最重要的第二主食阿喔!此外,像是台灣客家庒裡切仔麵,湯頭中還加入一匙由紅蔥頭煸煮而成的客家香油,那濃郁又香醇的滋味,有著客家媽媽的溫暖味道,在簡單平實中,讓人吃出滿足感和幸福味,留下深深的思念。


而同樣擁有大量華人移民的泰國,麵食的文化也和台灣有著許多異曲同工之處。特別是街頭上處處可見的麵食小攤,裡頭販售的魚丸米粉湯、餛飩叉燒意麵、雞肉絲麵線糊等,都和台灣的切仔麵和大腸麵線有許多類同的元素和口感、味道。倒是他們將泰式細粿條佐以魚露、醬油、鮮蝦及花生粉拌炒,最後再灑上新鮮豆芽、青、檸檬汁等組合而成的「泰式炒粿條(Pad Thai)」,口味吃起帶些酸甜且不辣,還有濃厚的花生香,滋味濃郁多重且獨樹一格,深受泰國人和外國觀光客們的歡迎,在國際舞台上硬是闖出了自家的麵食名號。


至於泰國北方人最愛的麵食則是「咖哩雞蛋麵(Khao Soi)」。這個基本上由雞肉、咖哩湯、雞蛋麵共同組成的地方小吃,是清邁最有特色的風味小吃。它的咖哩湯不辣,屬於清淡型,但是在淡雅中,仍能品嘗到咖哩多層次的辛香口感,而且入喉滑順好吃。此外,雞蛋麵呈黃色,屬寬板型麵條,質地較輕,口感也較滑嫩,且沾附湯汁的著力較佳,因此和咖哩湯配合食用,更能同時吃到湯麵一體的絕佳味道。對了,他們也將雞蛋麵炸成酥條,灑在咖哩麵上,還喜歡加入酸菜、紅葱頭、萊姆及炸豬皮一起吃,運用不同口感增加多樣的層次及風味。


說起來亞洲麵食文化雖然大多數同出一源,但是因為民族文化和在地食材的不同,也就各自精彩、各領風騷。此外,正所謂「入境要隨俗」,既然到了異鄉去旅行,就不妨在我們看似熟悉的麵食中,一窺文化不同的風貌,讓味蕾也來一趟無可取代的在地滋味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