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 Danny。生活筆記 】優秀的人也必須有舞台才能被看見

 

前兩天和好朋友們聚會時,聊到了才華和優秀 這件事。當然,在我們身所工作的媒體和藝能環境中,往往很吃機會和運氣。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夠好,而是運氣總是差那麼一些。漸漸地,一些很優秀的人,熬不過現實,或是渡不了心魔,原本應該發亮的人生,一盞盞燈就無力的滅了。

 

我也常在想,有時候我們總以為只要夠努力、夠有才華,就能被世界看見。可現實往往真的不是這樣。再耀眼的光,也需要有一個能讓它閃爍的舞台;再堅強的人,也需要被理解、被肯定,才有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這些年,我見過太多優秀的人,在無聲的角落裡默默燃燒,努力不輸給任何人,卻因缺乏被看見的機會,而慢慢黯淡。不是他們不夠好,而是少了一個能讓他們綻放的地方。

 

然而舞台,可惜的是,卻經常被一些無奈的因素所掌握著。

 

還記得多年前我應邀擔任一個大型的圓夢計畫評審,同時間還有幾位社會賢達和學術教授們一起參與,當時有不少有想法的年輕人參與競賽計畫。然而最終的結果,讓我心寒的,並不是取決於計畫是否優秀,是否有想法和有未來性。而是某些評審的私心。

 

特別是某位任職於台灣最高學府,也是積極參與當時很紅社運的年輕教授。在評審會議上表現漫不經心外,我漸漸發現,他對該評議的計畫書,幾乎不了解內容,也就是看都沒看過那些計畫書。然而在給分時,卻特定給與某幾位特別高分,強力護航。當然,很多優秀的計畫,就因為那幾位他特定護航的參賽者(計畫平淡無奇),而被迫無法進入決賽的舞台。

 

雖然,我也曾提出異議,但是在會議上,最終以投票定案,就眼睜睜看著他在會後很刻意和驕傲的跟主辦方提醒,那幾位是他的學生,因為台灣最高學校身份和他個人的因素,會帶給媒體更多的關注,然後雙方握手微笑。

 

那一刻,我覺得噁心和無奈,於是,再也不參與這位教授 共同參與的任何活動。只是,現實中,他靠著學術和社運的身份,打造出一塊亮麗的人設招牌,過著好些年風光的日子。還好,前兩年,他的惡行惡狀,終究還是被揭發!

 

只是,現在回想這些事,關於「舞台」,關於「優秀」,關於「機緣」,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複雜三角習題。

 

雖然我真心的認為,優秀的人,並不該孤獨地走在黑暗裡。每一份才華,都值得被看見;每一個夢想,都需要一個舞台。

 

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中,所有的定義,都沒有一個完全的標準答案,不是嗎?

 

我的友人,非常著迷大陸藝人劉宇寧的故事。我雖然對他不熟悉,但是在友人發光的眼神,和訴說是微揚開心的嘴裡, 那一瞬間,我清楚的感受到,優秀的人也必須有舞台,才能被看見,也才能感染更多的人!

 

當被理解的光照進來時,人就有了勇氣繼續發光。不是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