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生長在竹東,新竹縣的「尖石」於我而言,是兒時最熟悉的山林秘境。還記得小時候,舅舅總愛帶著我翻山越嶺,走進那些山壁環抱的部落。那羅溪潺潺流過,溪流旁的青蛙石與軍艦岩聳立,像是古老的守護者,靜靜凝視著每個來訪的人。偶爾,溪流會突然泛起一道閃光,舅舅總是笑笑的說:「那是河裡名叫「苦花」的魚,它正在翻身啦!」。直到長大,三不五時,我也會騎著摩托車在尖石的山路上恣意的閒晃著,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和與自己的小旅行。這些景物是成長的標記和風景,亦是對尖石最初和最深的記憶。然而,說來也好笑,我成長、離開,再回到家鄉新竹,人生的一半都離不開新竹的風花雪月,唯獨這擁有上帝的部落美名之稱的「司馬庫斯」,直到這回才正式走進這條通往「巨木家鄉」的路,整個滿懷好奇與感謝。
當車子駛進那羅部落,迎面而來的是熟悉的青蛙石。這塊巨石仍靜靜蹲伏在溪旁,彷彿等待著某個回家的孩子。小時候,舅舅曾指著這塊岩石,說它是原住民祖靈的化身,守護著部落。我還記得那時信以為真,偷偷對著它許願,請它保佑我考試順利;而不遠處的「軍艦岩」,則更像是一位剛毅的戰士,佇立在河床上,彷彿一艘停泊在溪水裡的石頭巨輪,好生壯觀。而漫走在吊橋上,望著前面軍艦岩和溪水、山林交織的畫面,我不由自主的將兩手四指往前一框,它就是一張明信片的美麗啊!
從竹東驅車前往司馬庫斯,路程漫長而顛簸,而且彎道眾多,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而越往山裡走,手機訊號逐漸消失,只有森林的氣息愈發濃郁。還好我們不趕路,沒有要抵達目的地的迫切性壓力,更能好好的享受這山林自然的美和洗禮。倒是在山中雲深不知處的地方,來到一間名為「凌雲閣」的無菜單料理餐廳,讓我頗為驚艷!這家隱藏在山間的餐廳,雖然沒有華麗的裝潢,但是景觀一流。此外,餐廳裡竟然出現我所鍾情的真空管音響,我還沒嚐到食物的滋味,卻已經對於老闆的品味很有信心!
當老闆端出一道道料理,香腸和清蒸鱸魚佐著原民的招牌天然調味聖品「馬告(山胡椒)」的香氣輕輕繚繞,讓平常熟悉的菜色,馬上華麗轉身成原民特色滋味;而薑汁過貓、貴竹筍燉肉和老菜脯排骨湯,新竹客家庄的在地美味也原味登場,讓人驚艷在山上的平地滋味,也是毫不馬虎的!至於桌上那盤季節限定的「草莓蝦球」,意想不到的食材和滋味組合,則讓同行友人嘖嘖稱奇,一口接一口。這餐盤上的每一口,都是最新鮮的大地滋味,更是泰雅族和客家先民傳承的智慧!老實說,這頓飯像是一場儀式,將這趟旅程的自然和人文感動收攏,化為味蕾上的記憶。我們在這裡品嚐的,不只是無菜單料理的驚喜,更是這片山林的文化和品味的溫度。
至於夜晚,我們不想匆忙的趕場,所以特別留宿在山上鎮西堡的希利克民宿。雖說這裡的民宿簡單溫暖,但是泰雅族主人和文化的熱情,卻在不到8度到低溫裡,讓我們熱血沸騰,賓主盡歡。特別是在晚餐後,我們一一換上簡單的泰雅族服裝,先是欣賞完主人美妙的傳統歌謠演唱,再大夥圍起圈、手牽手,邊唱、邊跳,好不歡樂啊!最後的重頭戲登場則「搗小米麻糬」。只見大夥用盡力氣,享用著自己搗出來的糯Q滋味,屋內笑語不斷,屋外則是滿天星斗,好一個海拔
隔天,終於在藍天高掛的好天氣裡,來到了傳說中的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在微涼的舒爽氣溫下走上步道,周圍的林木愈發高聳,光線則在樹影間流轉,偶爾濾出斑斕的光點,好生迷人。這眼前
而當我站在樹齡超過2500年的「大巨木媽媽之樹(YaYa Qparung)」前,那環抱數十人的樹幹著實讓人屏息。我靜靜地在一旁觀看遊客們興奮的表情和言行,再抬頭望著那樹葉透光的翠綠,這片山林已靜靜守候數千年,而我們只是慕名而來的過客,短暫地停留,卻被它的溫柔擁抱著,嘴角便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揚了起來。
對了,正值春日,司馬庫斯的櫻花期雖然早已經過了,但是在如洗的藍天下,偶有粉嫩的花朵點綴在蒼鬱的山谷間,如同詩意流動,讓人好生喜歡。我刻意走在櫻花樹下抬頭望著隨微風舞動的花朵,定定地望著他們,我的耳朵裡彷彿傳來:「櫻花是不等人的。但是,我們知道你要來,所以在這裡等你了!」
這趟旅程,看似小旅行,倒不如說像是一次回歸。那些小時候走過的路,如今依舊在,只是多了歲月的沈澱與新的故事。我帶著好奇踏入司馬庫斯,帶著感謝離開尖石。這片山林教會我,即使時間流轉,家鄉的風景,依舊溫暖如初。而櫻花,是會等待有心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